錨桿排樁支護工序順序
這個可以分兩部分理解,先是排樁,開挖后再做錨桿,整體的施工流程一般是:場地平整~放線布樁~排樁施工~冠梁施工-挖土(到錨桿位置)-錨桿施工-挖土(到下層錨桿位置-第二層錨桿施工-養護(錨桿強度應達75%)~安裝鋼梁、墊鐵、螺母~錨桿張拉鎖定~基坑土方開挖。
這里面有些注意點,排樁(鉆孔壓漿樁):①排樁必須隔樁施工,并應在灌注成樁24h后,再進行臨樁成孔施工;
②護壁樁施工時,鉆頭對點準確,巳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控制鉆桿垂直度;
③鉆孔時先將鉆頭噴漿孔堵嚴,防止鉆進中造成水泥漿輸送管路堵塞。鉆至設計孔底標高后,開動泵車向孔內注入水灰比為0.45-0.60的水泥漿,灌漿壓力控制在l-10kPa,水泥可用普通硅酸鹽水泥 42.5R,不得使用礦渣水泥;
④開始注漿時鉆具應在孔底旋轉lmin,然后邊提鉆邊注漿。但要保證鉆頭進入水泥漿中lm,不得超出漿面;
⑤利用鉆機自備吊鉤將按設計規格的鋼筋籠放入鉆孔內,并固定在設計標高處,然后安放一長一短補漿管兩根(DN20鐵管,長管下端距孔底lm,短管出口在1/2樁長處);
⑥鋼筋籠、補漿管安放結束后馬上安裝漏斗,向樁孔內填 20-40mm的碎石粗骨料。碎石和漿液的體積比約為 1:0.8。填骨料時應注意觀察孔內漿面情況,防止堵孔。填料高度至樁頂標高以上不小于 20-40cm;
⑦補漿要將樁內的水及雜質擠出樁外,補漿壓力2-10Mpa。先用長管補兩次后,方可用短管補漿。其補漿間隔時間不超過45 min。補漿通常要多次反復進行,視樁頂面水泥漿飽滿不再滲透為止。最后一次補漿,必須在水泥漿接近終凝前完成,注漿結束后應立即拔除補漿管洗凈備用;
⑧進行多次補漿后,如發現補漿過程中骨料下沉應及時填補粗骨料,至樁頂標高不再下沉為止;
⑨在軟弱地基上施工時,如成孔困難,可采取帶漿鉆進的方法鉆孔,即在樁孔內注入水灰比為0.9的水泥漿,帶水泥漿鉆孔。鉆至孔底標高后,再注入水灰比為0.45-0.6的水泥漿進行補漿;
⑩攪拌好的水泥漿過篩(用14mm×l4mm-18mm×18mm的篩子)后應存放在儲漿罐內,并定時攪拌防止沉淀。存儲時間不得超過45min。
錨桿:①鉆孔:錨桿施工前需做抗拔試驗,測定錨桿的抗拔力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采用螺旋鉆孔工藝,鉆機就位后,保持其平穩牢固,并按設計要求調整傾角。錨桿與地面傾角宜為15-20°(圖5),但不大于45°。錨桿成孔時,也應進行隔樁方法施工,且其每成一孔必須馬上注入水泥漿,防止坍塌造成不均勻沉降。鉆桿(用作錨桿)采用Ф45地質鉆桿,用錐形螺紋接頭連接;
②注漿:Ф50鉆桿前端長度0.8m范圍內,間距100-200mm呈梅花型均勻鉆Ф3孔,用作出漿孔。錨桿內注水灰比為0.45-0.50水泥漿,注漿壓力為5MPa,注漿時間根據注漿工藝實驗確定。注漿、補漿程度(視鉆孔出漿)以注滿為止,補漿必須在水泥初凝前完成;
③養護:為加快工期,可在錨桿水泥漿內摻入早強劑,達到提前進行錨桿張拉目的。如錨桿設在冠梁上,錨桿通過冠梁部分設套管,將錨桿與冠梁隔開。注漿后養護不少于 5 d。當錨桿錨固體強度大于15MPa,養護強度須達到75%以上時方可進行張拉,養護期間可進行腰梁安裝等張拉前的淮備工作;
④張拉與鎖定:錨桿張拉前取0.1-0.2倍設計軸向力對錨桿張拉l-2次,使其各部位接觸緊密,錨桿完全平直,然后分五次加荷張拉。每加一級荷載觀測一段時間。
另外在組織施工時可先穿插進行挖土及降水工序,土挖至鄰近地下水位時,降水工作基本完成。降水時要考慮降水對基坑周圍地面產生沉降,適當設置回灌井,降水深度控制在基坑底部以下500-1000 mm處,挖土期間基坑邊嚴禁大量堆載,地面堆載不得超過設計支護結構時采用的地面超載值。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相鄰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垂直觀測及支護系統的變形觀測,發現異常可采取加大隔樁間距的方法進行鉆樁處理,或及時找設計部門研究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