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計劃圖的編制思路:
在項目施工中用來指導施工,控制進度的施工進度網絡計劃,就是經過適當優化的施工網絡。其編制程序如下:
(1)調查研究
就是了解和分析工程任務的構成和施工的客觀條件,掌握編制進度計劃所需的各種資料,特別要對施工圖進行透徹研究,并盡可能對施工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作出預測,考慮解決問題的對策等。
(2)確定方案
主要是指確定項目施工總體部署,劃分施工階段,制定施工方法,明確工藝流程,決定施工順序等。這些一般都是施工組織設計中施工方案說明中的內容,且施工方案說明一般應在施工進度計劃之前完成,故可直接從有關文件中獲得。
(3)劃分工序
根據工程內容和施工方案,將工程任務劃分為若干道工序。一個項目劃分為多少道工序,由項目的規模和復雜程度,以及計劃管理的需要來決定,只要能滿足工作需要就可以了,不必過分細。大體上要求每一道工序都有明確的任務內容,有一定的實物工程量和形象進度目標,能夠滿足指導施工作業的需要。
(4)估算時間
即估算完成每道工序所需要的工作時間,也就是每項工作延續時間,這是對計劃進行定量分析的基礎。
(5)編工序表
將項目的所有工序,依次列成表格,編排序號,以便于查對是否遺漏或重復,并分析相互之間的邏輯制約關系。
(6)畫網絡圖
根據工序表畫出網絡圖。
(7)畫時標網絡圖
給上面的網絡圖加上時間橫坐標,這時的網絡圖就叫做時標網絡圖。
(8)可行性判斷
主要是判別資源的計劃用量是否超過實際可能的投入量。如果超過了,這個計劃是不可行的,要進行調整,就是要將施工高峰錯開,削減資源用量高峰;或者改變施工方法,減少資源用量。這時就要增加或改變某些組織邏輯關系,重新繪制時間坐標網絡圖;如果資源計劃用量不超過實際擁有量,那么這個計劃是可行的。
(9)優化程度判別
可行的計劃不一定是最優的計劃。計劃的優化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步驟。所以,要判別計劃是否最優?如果不是,就要進一步優化,如果計劃的優化程度已經可以令人滿意,就得到了可以用來指導施工、控制進度的施工網絡圖了。
大多數的工序都有確定的實物工程量,可按工序的工程量,并根據投入資源的多少及該工序的定額計算出作業時間。若該工序無定額可查,則可組織有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工人等,根據有關條件和經驗,對完成該工序所需時間進行估計。
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完善應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既要有計劃編制者本身的的認識水平、工作經驗,還必須要有決策者、實施者、計劃相關者的集思廣益。其科學性與合理性必須通過客觀實踐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