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工程影像資料規范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拍攝要求
畫面質量:
影像應清晰、穩定,避免模糊、抖動或光線過暗、過亮等情況,確保能夠清楚地展示隱蔽工程的細節。
照片不得低于一定像素,如 500 萬像素,以保證沖印或放大后的清晰度。
視頻畫面內應顯示拍攝時間,并精確到分秒。
拍攝角度與內容:
采用不同角度分組拍攝,包括全景和細部特寫,全面反映隱蔽工程的整體情況和關鍵部位的細節。例如,對于鋼筋工程,既要拍攝鋼筋的整體布置,也要拍攝鋼筋的連接點、錨固長度等細部。
拍攝長距離等空間部位時,應從多個角度拍攝記錄四個面的質量情況。
拍攝要有針對性,重點拍攝隱蔽工程的關鍵工序、重要部位、質量檢驗結果等內容。例如,地基處理中的壓實度檢測、防水工程中的細部節點處理等。
拍攝局部照片時,為表示被拍攝對象的大小、長短、粗細、形狀等,可在拍攝對象旁設置卷尺、拉桿等工具;拍攝構件偏差、鋼筋搭接和錨固長度等尺寸項目時,應立鋼尺進行明確標識和記錄,以供追溯。
人員與標識:
測量放線、工序驗收等過程應有人員在場,人員服裝整齊、佩戴安全帽,并有儀器和記錄人員。
照片和視頻中應能清晰顯示工程部位的標識,如軸線編號、構件名稱等,以便準確識別和定位。
整理與歸檔要求
命名規則:
照片和視頻應進行清晰準確的命名,包含工程部位、施工內容、拍攝時間等關鍵信息。例如,“人防 1 單元 4 - 6/c - e 軸人防門安裝 - 20231023”。
電子檔案可按照一定的格式命名,如 “項目編號_分部工程_資料類型_日期”,以便于分類管理和檢索。
分類與排序:
以單位工程為單元,按專題內容、拍攝時間進行整理匯總。
影像資料應與相應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施工資料等相互對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方便查閱和追溯。
存儲方式:
可采用光盤、硬盤等方式進行集中統一存儲,確保資料的安全性和長期保存性。
有條件的可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存儲隱蔽工程影像資料,便于資料的管理、共享和查閱。
其他要求
真實性與完整性:
影像資料應真實、完整、連續,如實反映隱蔽工程的施工過程和質量狀況,不得弄虛作假、篡改或偽造。
影像采集和整理人員不得利用軟件對影像資料內容進行修改處理,確保資料的原始性和可信度。
時效性:
影像資料應在隱蔽工程覆蓋前完成拍攝和整理,一般要求在隱蔽工程覆蓋前 24 小時內完成,確保資料的有效性。
責任落實:
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等各方應明確各自在隱蔽工程影像資料管理中的責任,確保資料的規范管理和有效應用。
建設單位應制定項目隱蔽工程質量管理辦法,明確影像資料存儲方法;監理單位應對隱蔽工程施工過程進行旁站監督和實時記錄,審核影像資料質量;施工單位應建立隱蔽工程清單,留存施工影像資料,并積極配合各方做好相關工作。